母婴保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拥有一段完美的“爱情”是我一生的梦想
我的情感生活多姿多彩
我比较钟意婴幼儿以及免疫力低下者
我就是大名鼎鼎的---轮状病毒
也许你不知道我的名字
但我们一定见过面
绝大多数 5 岁以下儿童
都曾遭遇过我的毒手
每年10月到次年2月
我和兄弟姐妹都会带着
精心准备已久的“礼物”来到人间做客
因此我们也经常被称为
“秋季腹泻病毒”
为了进攻人类
我们通常会分三路
潜伏在你们身边
空气、物体、水
都是我们的「交通工具」
就像你们人类最常说的那样
「病从口入」
只要一有机会接触到人类嘴巴
我们就会一路狂奔直达目的地——
胃肠道
到达之后的第一时间
当然是出其不意的
送上一份「惊喜套餐」
成年人也许可以不理会我们
但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
可是完全无法拒绝
我这份「大礼」的!
他们会被「发烧、呕吐、腹泻」
折磨得非常痛苦
如果这样你还不确定
孩子是否被我们袭击
大可以去看看宝宝的大便
要是便便像蛋花汤一样
那就不用再怀疑了
是我们轮状干的
你以为我们只有这点本事吗?
千万别小瞧我们!
在接下来 5~7 天的进攻时间里
这样的「蛋花汤」
每天都会奉上数十次
拉到你怀疑人生
要知道
根据你们人类组织 WHO 的统计
腹泻病是全球五岁以下儿童第二大死因
对此,我们轮状「功不可没」
我们引发的严重腹泻
就是有「致死」先例的
我们会通过带走小宝宝身体里的
水分和电解质
给婴幼儿生命带来威胁
现在你们着急了吧?
为了对付我们
很多人类父母会给孩子吃抗生素
我们可是病毒好吗!
完全不 care 的!
我们轮状非常有耐性
无论潜伏在什么地方
都可以静待长达几周的时间
所以……
你猜到我最喜欢你们
有哪些行为了吗?
说了这么多病毒也很累的
秋天到了
我要去养精蓄锐准备进攻了
如果你不想小腹泻变大悲剧
劝你们还是早做防备
对了!
就算是去年打过照面的小朋友
今年我们也不会特殊对待
可能会 再次拜访 的哦!!
记住:我们轮状病毒也许会迟到
但每年都不会缺席
轮状病毒疫苗
我们前面两讲已经提到,轮状病毒传染性极高,但预防措施效果有限,5岁以下儿童普遍易感;感染后一般没有特异性抗病毒治疗方法,而以补液等对症处理为主,轻者也需数天才逐渐好转,重者甚至可危及生命。
因此,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就成为预防轮状病毒肠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也是降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发病率和死亡率最为安全有效的手段。
疫苗是利用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及其代谢产物,经过灭活(杀死微生物)、减毒或利用转基因等方法制成的制剂,主要用于相关疾病的预防。
就像我们最熟悉的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即分别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轮状病毒疫苗同样用于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问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常见的问题有哪些?
答
Q1:轮状病毒是什么?
A:在世界范围内,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儿和儿童重度急性胃肠炎的最常见原因。据估计,在疫苗出现之前,轮状病毒每年在全球5岁以下儿童中导致了大约44万死亡病例、200万住院病例和2500万门诊病例。
解读:看看这些数字,数着手指算一算,你一定能懂轮状病毒疫苗的重要作用!
Q2:哪些小朋友需要接种轮状疫苗?
A: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国家将轮状疫苗纳入儿童的免费疫苗接种计划。
解读:我们建议一个都不能少,除了下文提到的禁忌症儿童。
Q3: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能有哪些副作用?
A: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发热、腹泻、呕吐。
Q4:听说国内有五价轮状疫苗(Rotateq)和单价轮状疫苗,哪个更好?
A:两种疫苗具有很好的效力和安全性,除预防型别及工艺外,并无优劣之分。
解读:两种疫苗效果都很好,都能预防相应型别的轮状病毒腹泻,只是程序不同,适应年龄不同,覆盖型别不同。
Q5:轮状疫苗是怎么接种的?
A:单价轮状疫苗:用于2个月至三岁婴幼儿。用量为每人一次口服3.0ml,每年应服一次。
B:五价轮状疫苗:用于6周至32周龄婴儿。用量为每人一次口服2.0ml,6-12周龄时开始口服第一剂,每剂间隔4-10周,第三剂接种不应晚于32周龄。
Q6:哪些宝宝不适合接种这个疫苗?
A:禁忌症包括:
超敏反应:对于疫苗任何成分出现过敏反应者,或接种一剂后出现疑似过敏症状者。
患有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疾病(SCID)的患儿。
肠套叠既往史。有中重度疾病以及免疫缺陷和免疫抑制的婴儿慎用。说明书注明42天内输过血或血制品(包括免疫球蛋白)的婴儿接种Rotateq的保护效力和安全性尚不明确。
Q7:接种前后宝宝能够吃奶吗?
A: 不可以的。接种前后半个小时不可以进食。
Q8:如果接种的时候,宝宝把疫苗吐出来了怎么办?
A:如果因某种原因未能给予足够剂量(如疫苗被婴儿吐出),由于临床试验中未针对该情况进行过研究,不建议给予补充接种。应按照后续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
解读:北鼻们,且吃且珍惜,吐了不给补哦。
轮状病毒疫苗
咨询地点:腾冲市妇幼保健院预防门诊
咨询电话:5165806
图文:刘飞飞
编辑:郭玉珍
审核: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