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保健
2022年5月31日是第35个世界无烟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烟草威胁环境——控烟行动一起来,健康环境更精彩”
由于燃烧烟草而导致每年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巨大,不仅会加剧极端天气的出现,还会阻碍“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在这一天,让我们自由呼吸,拒绝香烟。
目前中国吸烟者有3.2亿,大体相当于发达国家所有吸烟者的总和,亦即占世界吸烟者的1/3。中国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吸烟引起的疾病,居世界第一。目前1/3的30岁以上中国男性(相当于1亿人)将因烟草而死亡。中国肺癌死亡率增长为世界第一,且以每年4.5%的速度上升 。
我国烟民年龄呈年轻化趋势,9~12岁的少年中约有10-15%吸烟;12-15岁的初高中学生中约有35%以上吸烟;16岁以上的高中生、大学生中吸烟者占75%。就全国而言,平均开始吸烟的年龄1996年比1984年提前了3岁。年龄最小的烟民仅7岁。
当吸烟者狠狠地吸上一口时,同时他也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将烟通过气管吸入肺部,黑色的带有致癌化学成分的粘状焦油便附着在整个支气管系统的粘膜上。化学成分和有毒烟雾刺激并损坏阻拦气管中异物的纤毛,经多年烟雾的浸蚀,纤毛遭到破坏。根据一个人吸烟的多少和时间的长短,整个肺脏部分或全部被染黑。
二手烟是指由吸烟者吸烟时燃烧烟草所产生的烟雾, 当空气受到烟草烟雾污染时, 特别处于密死循环境中, 所有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吸入这种烟雾, 不管是吸烟者还是非吸烟者都会身受其害。
二手烟烟雾中还包括了焦油, 尼古丁, 以及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亚摩尼亚、甲醛、丙烯醛等。
二手烟对身体的实时影响包括:眼睛受到刺激, 头痛, 咳嗽, 喉部疼痛, 晕眩和恶心。若一个人暴露在二手烟的环境下短短三十分钟, 亦可以量度出其心脏的血液流量因而减低。至于长期影响, 则是患上与吸烟有关疾病的风险, 比吸烟者还要高。
1、避开“诱惑”控制吸烟欲望。吸烟者在戒烟过程中,其吸烟的冲动并没有完全消失。在一些特定的“危险”情况下,如周围有人吸烟、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心情烦躁、饮酒后等,会有更强烈的吸烟冲动。为避免“复吸”,戒烟者应尽量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并事先准备好有针对性的对抗措施来应对。比如,当有吸烟冲动时,做几次缓慢的深呼吸,或找些别的事做,转移注意力。
2、创造一个避免“复吸”的环境。通知配偶、家人、朋友、同事和其他密切接触的人,自己已经戒烟了,请他们监督自己,并请周围的吸烟者尽量不要在自己面前吸烟。开始戒烟时,戒烟者必须把香烟、打火机、烟灰缸等物品全部扔掉。选择一些替代品,如口香糖、牙签、勺子等来帮助克服以往每天抽烟时手和嘴的重复动作。在过去总是吸烟的地方放置警示牌,例如“起床时不要吸烟”、“饭后不要吸烟”等。
3、选择合适自己的戒烟方法。戒烟方法主要有两种:逐渐减量法和突然停止法。突然停止法虽然会使戒烟者在戒烟的头两个星期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但效果较好。逐渐减量法持续时间较长,戒烟者往往不容易坚持。戒烟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合适自己的戒烟方法。
4、给自己适当的奖励。在戒烟过程中,每取得一次小小的胜利,比如坚持一周不吸烟,可以给自己点奖励,时刻督促自己要取得最终胜利。
5、正确处理戒断症状。刚开始戒烟时,由于血液中尼古丁浓度降低,以及心理和行为习惯尚且无法马上适应,戒烟者会出现渴望吸烟、头晕目眩、胃部不适、便秘、紧张、注意力不集中、抑郁以及失眠等症状,医学上称之为“戒断综合征”。一般来说,这些症状在戒烟后2~3周后可自行消失。戒烟者可在开始戒烟后一周内,适当减少工作,以便释放压力。当有吸烟欲望时,可慢慢深呼吸、外出散步或锻炼、喝杯茶、嚼块口香糖等,转移注意力。
每一支卷烟不仅燃烧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
实际上也是在燃烧本来就稀缺的资源,
燃烧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
让我们携起手来
共创美好家园
内容来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