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保健
小孩子“十病九烧”,很多家长知道孩子低烧时,要先进行物理降温,但可能不知道的是,错误的物理降温能要命。
发热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最常见的是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否进行退热需视情况而定。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热的小儿,即肛门温度达39℃或以上。对于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患儿的中低度发热,可以适当物理降温,物理降温有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酒精擦浴 对于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可以适当使用低浓度酒精温水溶液(20%~30%)擦体表,重点可擦拭颈侧、四肢大血管走行的部位来物理降温。但3个月以内的婴儿不适合擦酒精降温。婴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用酒精擦浴易使婴儿经皮肤吸收大量乙醇,从而发生酒精中毒,诱发惊厥等不良反应。酒精蒸发迅速,宝宝体温下降过快,还可能出现体温过低、打寒战等问题。婴儿尤其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尚不完善,体温极易受环境影响。因此,发热时可适当解开包被、减少所穿衣物,方便散热。同时,适当降低室温。一般过一会儿即可使婴儿体温降至38℃以下。如果不奏效,可以适当用37℃左右的温水浸湿毛巾,擦孩子的四肢和前胸后背,使体温逐渐降低。皮肤破溃或酒精过敏的孩子严禁用酒精擦浴。
冰枕降温 是指将冰袋、冰枕、退热贴或凉毛巾置于额头上或脑后。如果没有现成的,可将冰放于热水袋或塑料袋中应用。冰枕不能直接接触皮肤,要用毛巾或手绢隔开,以免冻伤皮肤。冰枕降温过程中,一旦发现孩子有手脚发凉、全身发抖、口唇发紫等现象,应立即停用。6个月内的婴儿不适用此法,以免过度降温。孩子体温处于快速上升伴有寒战阶段也不宜用此法,因为体温处于上升阶段时,皮肤血管处于收缩状态,皮肤表面的温度是降低的,如果用冰枕降温,会使外周血管进一步收缩,可能发生血液循环不良,不利于机体散热,甚至使体温进一步升高。此时要注意婴儿肢体的保暖,可多喂些温水。
需要强调的是,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再发烧时,一定要更加积极、及时地进行退烧,甚至要在体温还不到38℃时就开始退烧。可以口服退烧药,同时使用物理降温法,比如在温水中加点儿酒精擦拭全身,特别是有大血管的地方,如腋窝、颈侧部位、腹股沟等处。
内容来源:中国妇幼健康
健康教育科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