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保健
随着季节更迭,
昼夜温差加大,
流感病毒将逐渐活跃。
学习了解流感知识,
让您轻松应对!
流感即流行性感冒,属于丙类传染病,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流感在中国以冬春季多见,临床表现以高热、乏力、咳嗽、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为主,呼吸道症状较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钟可灭活。
一、流行特征
流感传播迅速,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在学校、托幼机构和养老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可发生暴发疫情。
二、传染源
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三、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以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可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等途径也可感染,在人群密集且封闭、通风不良的场所,可能以气溶胶形式传播。
1.隔离,临床诊断患者及确诊患者需尽早隔离治疗,避免与他人亲密接触;
2.充分休息,保持房间通风,饮食应注意多饮水,摄入易消化及营养丰富的食物,注意保持鼻、咽、口腔卫生;
3.降温,发热时多使用物理降温,高热(体温>38.5℃)可使用口服退热药物(如布洛芬混悬液);对于6月以下的患儿,如无其他禁忌症(如G6PD缺乏),可根据情况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
4.抗病毒治疗,抗病毒药物需尽早使用,在患病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好,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甲型流感及乙型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
供稿|儿童保健部 编辑|健康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