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保健
何谓右锁骨下动脉迷走
迷走是什么?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迷路”。不仅人会迷路,人体内的器官,比如血管也会迷路,简单点就是血管本该直达一个地方,但是却绕了一下到达了该去的地方。
右锁骨下动脉迷走是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1.4%。正常情况下,左位主动脉弓发出三支血管,由近到远依次是头臂干(头臂干发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但合并右锁骨下动脉迷走时,主动脉弓则由近到远依次发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发生右锁骨下动脉迷走时,右锁骨下动脉发自主动脉弓远端,起始于胸腔左上部,走行于气管、食管后方并最终到达右上肢,这条迷走的血管也称为食管后右锁骨下动脉。
正常情况
右锁骨下动脉迷走
超声诊断
右锁骨下动脉迷走可认为是一种正常的变异,一般不能通过二维灰阶图像对右锁骨下动脉迷走进行诊断,若怀疑该疾病时应通过彩色多普勒进行诊断,可以观察到右锁骨下动脉迷走起自主动脉弓与动脉导管连接处,沿气管后方向右侧锁骨及肩胛骨方向走行。
预后与转归
大多数情况下,右锁骨下动脉迷走被认为是一种正常变异,不合并其他心内外畸形时,出生后预后良好。在极少数情况下,右锁骨下动脉迷走会对食管造成压迫,导致吞咽困难。在对右锁骨下动脉迷走患者进行经食道超声或胃镜检查时,应避免压迫右锁骨下动脉,否则会导致右上肢血流灌注减少。
有研究认为没有足够的证据建议诊断为孤立性右锁骨下动脉迷走的胎儿应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但当存在高危因素或其他标志物时,建议完善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包括分析22q11.2微缺失和 21-三体综合征。
一些关于微阵列分析(microorray analysis,CMA)在患有右锁骨下动脉迷走的胎儿中作用的研究表明,孤立性右锁骨下动脉不会增加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而非孤立性病例的结果则相反。大多数孤立性右锁骨下动脉迷走并无症状。极少数患者因气管、食管受压而出现吞咽困难、咳嗽、呼吸困难、胸痛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
孤立性右锁骨下动脉迷走整体预后好,无症状者无需处理。有症状者推荐治疗。
参考文献:《胎儿超声心动图适用指南》
图片来源:《胎儿超声心动图适用指南》、腾冲市妇幼保健院超声科
供稿:影像科郑春曦
编辑:健康教育科